國際生物多樣性日
2022年5月22日是第29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。為呼應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(COP15)主題,今年“國際生物多樣性日”宣傳主題為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”。
什么是生物多樣性?
生物多樣性這一概念由美國野生生物學家和保育學家雷蒙德(Ramond.F.Dasman)1968年在其通俗讀物《一個不同類型的國度》(A different kind of country)一書中首先使用的,是Biology 和 Diversity 的組合,即Biological diversity。此后的十多年,這個詞并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和傳播,直到上世紀80年代,“生物多樣性”(Biodiversity)的縮寫形式由羅森(W.G.Rosen)在1985年第一次使用,并于1986年第一次出現在公開出版物上,由此“生物多樣性”才在科學和環境領域得到廣泛傳播和使用。
根據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的定義,生物多樣性是指“所有來源的活的生物體中的變異性,這些來源包括陸地、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;這包括物種內、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?!?/p>
生物多樣性包括:
1.遺傳多樣性
遺傳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廣義的遺傳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攜帶的各種遺傳信息的總和。這些遺傳信息儲存在生物個體的基因之中。因此,遺傳多樣性也就是生物的遺傳基因的多樣性。任何一個物種或一個生物個體都保存著大量的遺傳基因,因此,可被看作是一個基因庫。一個物種所包含的基因越豐富,它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強?;虻亩鄻有允巧M化和物種分化的基礎。
2.物種多樣性
物種多樣性是指地球上動物、植物、微生物等生物種類的豐富程度。物種多樣性包括兩個方面,其一是指一定區域內的物種豐富程度,可稱為區域物種多樣性。其二是指生態學方面的物種分布的均勻程度,可稱為生態多樣性或群落物種多樣性。物種多樣性是衡量一定地區生物資源豐富程度的一個客觀指標。
3.生態系統多樣性
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態系統組成、功能的多樣性以及各種生態過程的多樣性,包括生態環境的多樣性、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化等多個方面。其中,生態環境的多樣性是生態系統多樣性形成的基礎,生物群落的多樣化可以反映生態系統類型的多樣性。
生物多樣性的價值:
1.直接使用價值
為人類提供了食物、藥物、纖維、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生活、生產原料。
2.間接使用價值
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。在生態系統中,野生生物之間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,它們共同維系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。提供了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(如食物、水和呼吸的空氣),保護人類免受自然災害和疾病之苦(如調節氣候、洪水和病蟲害)。野生生物一旦減少了,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要遭到破壞,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就要受到影響。
3.潛在使用價值
野生生物種類繁多,人類對它們已經做過比較充分研究的只是極少數,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價值目前還不清楚。但是可以肯定,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潛在使用價值。一種野生生物一旦從地球上消失就無法再生,它的各種潛在使用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。因此,對于目前尚不清楚其潛在使用價值的野生生物,同樣應當珍惜和保護?!?/p>
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能做什么?
低碳出行,從盡量步行、騎自行車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起
種植并保護你身邊的植物,這就是你所做的碳補償行為
在生活中循環利用水資源,購物時自備購物袋,使用節能電器
拒絕食用受保護的野生動植物,拒絕購買受保護野生動植物產品